首页 百科 正文

我国的价格改革 (我国的价格改革是如何得到有序推进的)

百科 21 0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我国的价格改革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我国的价格改革的知识,包括我国的价格改革是如何得到有序推进的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我国价格改革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价格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日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表示,正在研究水稻去库存政策,今后水稻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将会更有弹性,反映市场需求变化。据记者了解,不仅是农产品价格,目前97%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实现了市场调节。国家发改委表示,未来还将继续推进价格改革,其中能源、农业、交通运输、医疗等领域仍然是改革重点,将进一步推进企业减负,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发改委表示,根据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一律放开的原则,到目前为止,中央层面已经放开下放80多项政府定价项目,政府定价只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

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了医改下一步将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用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医联体建设、集中力量开展疑难高发癌症治疗专项重点攻关等主要方面。今年4月8日,北京3700多家医疗机构在全国率先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降低药品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检验价格,提高手术、护理等价格,改革几个月来,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过8%。

据介绍,2014年以来,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外的药品价格均已放开由市场调节。目前,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已全面取消,对由此减少的医院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80%至90%。通过改革,我国将公立医院补偿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结束了60多年“以药补医”的历史,初步建立了公立医院科学运行新体制。

在电力、天然气等能源领域,目前已经全面完成了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改革,市场交易电量占到电网企业销售电量的23%左右。理顺了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占消费总量80%以上的非居民用气价格主要由市场主导形成。长输、短输、配气等天然气全产业链和输配电价格科学化、精细化监管框架已基本建立。

在农产品方面,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已经进行了五年,我国棉花、大豆已经实施了目标价格改革,油菜籽、玉米已经取消了临时收储政策。采用最低收购价制度的水稻与小麦也正在研究水稻去库存政策,今后水稻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将会更有弹性,反映市场需求变化。

我国价格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了吗?

发改委表示,根据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一律放开的原则,到目前为止,中央层面已经放开下放80多项政府定价项目,政府定价只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

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了医改下一步将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用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医联体建设、集中力量开展疑难高发癌症治疗专项重点攻关等主要方面。今年4月8日,北京3700多家医疗机构在全国率先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降低药品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检验价格,提高手术、护理等价格,改革几个月来,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过8%。

据介绍,2014年以来,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外的药品价格均已放开由市场调节。目前,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已全面取消,对由此减少的医院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80%至90%。通过改革,我国将公立医院补偿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结束了60多年“以药补医”的历史,初步建立了公立医院科学运行新体制。

在电力、天然气等能源领域,目前已经全面完成了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改革,市场交易电量占到电网企业销售电量的23%左右。理顺了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占消费总量80%以上的非居民用气价格主要由市场主导形成。长输、短输、配气等天然气全产业链和输配电价格科学化、精细化监管框架已基本建立。

在农产品方面,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已经进行了五年,我国棉花、大豆已经实施了目标价格改革,油菜籽、玉米已经取消了临时收储政策。采用最低收购价制度的水稻与小麦也正在研究水稻去库存政策,今后水稻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将会更有弹性,反映市场需求变化。

同时,我国还稳健推进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探索出一条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形成、价格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新路子,激发了生产、加工、流通、纺织全产业链活力,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

发改委日前颁布了新修订的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并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对比之前的内容,新修订的规则进一步缩小定价范围,强调定价机制化。将政府制定价格的范围进一步缩小为“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和服务”,明确了授权市、县政府制定有关价格决定的制发权限。同时,逐步推进政府制定价格机制化,强调政府应当根据不同行业特点,逐步建立商品和服务的定价机制,实现商品和服务价格调整的机制化、透明化,尽可能减少直接制定具体价格水平。

对此,发改委表示,通过制定定价机制推动价格调整的机制化、透明化,尽可能减少直接制定价格水平。未来,发改委还将根据行业特点,在更多的商品和服务领域通过建立定价机制逐步实现价格调整机制化,最大限度减少自由裁量权,提高政府决策公信力和水平。

业内专家表示,未来价格改革的方向将会进一步朝着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方向探索,价格调整将更加机制化、透明化、动态化,最大限度减少自由裁量权,进一步提升政府制定价格的科学性。而能源、农产品、医疗等作为价格改革的重要带动力量,仍将是未来改革的重点。

经济体制改革的价格体制改革

从双轨制成功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格体制按照价格改革的思路和重点的不同,我国价格体制改革经历了如下过程:1979-1988年为价格双轨制阶段。这一阶段价格改革的主线是,完善计划价格体制引入市场机制价格双轨制。价格改革的措施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产品价格的调整,包括提高粮食和棉花等18种主要农产品的价格等。二是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实行双轨制定价。价格双轨制是我国价格改革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是一种典型的局部自由化方案,实践表明,通过价格双轨制的渐进过渡,在改革初期不仅让市场机制逐步发挥作用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而且市场化过程本身还有助于传统国有部门的增长和平稳过渡,没有给过渡初期的宏观经济造成严重不均衡的压力。通过这一阶段改革,我国商品价格形成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到1988年,在全国社会零售商品总额和全国农产品收购总额中,由政府定价的分别占29%和24%,政府指导价分别占22%和19%,经营者定价则分别增长到49%和57%。1989-1991年为价格改革的调整巩固阶段。由于价格改革第一阶段后期操之过急,闯关失败,价格改革进入治理整顿时期。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和改善价格宏观调控体系,方式是控中求改,相机调放。在价格管理体制方面,积极探索政府对市场价格的调控手段,初步形成了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相结合的价格管理机制。1992-2003年为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制的目标确立与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继续放开消费品价格,包括粮食价格和工业消费品价格;二是生产资料双轨价格逐渐转为按市场供求定价,截至2004年,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产品价格由市场决定的程度达到92.8%;三是要素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探索,在劳动力价格、房地产价格以及资金、技术和信息价格等方面,国家都出台了相应措施加速其市场化进程。在这一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制的目标模式最终确立,并占据主导地位,价格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以往,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新的价格形成机制已经确立,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4年至今为价格体制改革深化阶段。这一阶段,政府在资源市场化、垄断和公共产品定价机制上的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推进了水价改革,深化了煤电价格改革,实施了煤电价格联动,并积极推进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纵观三十年来价格体制改革,成果显著,消费品价格几乎全部市场化,生产资料价格绝大部分市场化,要素价格也基本市场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价格改革未来需要做好如下一些工作:调整价格结构,抑制无序价格竞争;加强对价格水平的宏观调控,防止通货膨胀;继续扩大价格改革的覆盖面,加快与国际价格体制接轨。

价格改革稳步向纵深推进吗?

党的十 八 大以来,我国着力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价格形成机制,坚决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灵活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将价格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截至目前,97%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实现市场调节,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建立。少数仍由政府定价的自然垄断行业和公共服务领域,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准许成本+合理收益”为核心的科学定价制度。价格改革的持续推进,帮助企业减轻负担超过4200亿元,为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基本实现了价格管理从直接制定价格水平向建机制、强监管的转变。

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一律放开,是我国实施价格改革的重要原则之一。按照这一思路,中央层面已经放开下放80多项政府定价项目,政府定价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

5年来,农产品、资源能源、医药、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改革持续深化,价格改革爬坡过坎、稳健推进,对行业体制变革起到了“牛鼻子”的牵引作用。

OK,关于我国的价格改革和我国的价格改革是如何得到有序推进的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x444.evianbaike.com/article/135787.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