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 正文

古代以字称呼别人是礼貌和尊重 (古代如何礼貌称呼对方)

百科 11 0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古代以字称呼表示礼貌尊重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古代以字称呼表示礼貌尊重以及古代有礼貌的称呼对方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古人称字是什么意思

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古代人称呼名和字的讲究如下:

1、在古代,古人称呼对方的“字”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字”一般是同辈人员的互称;“名”通常是供长辈和上级人员叫的。

2、在古代指名道姓的称呼对方,被认为是一种冒犯,是不礼貌的。“字”一般是出现在古代,现代很少用,在古代的时候,男子在举行完冠礼时,会给自己取“字”,表示自己已长大成人。

直称姓名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姓、名、字,古人之间怎样称谓才算礼貌?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是极其讲究礼法的,因此中国人在彼此称呼之间也是要遵循着各种规则的。

姓名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姓氏加他名字,可以说是十分正式的一种称呼了。因此只有在一些正式场合,比如学校、部队或者单位的时候人们才会互相称呼全名。而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指名道姓的称呼对方这是不礼貌的,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粗鲁的行为。

如果一个人只称他的名字,这样的表达是十分礼貌亲切的,并且适合运用的场合也是很多的。而如果姓氏加上其他的一些修饰词,这样也是同样显得十分亲切的,不过一般这只是用于一些一起工作的工友之间的。字则是古代平辈之间的称谓,因为古代朋友之间称字,这显得是既互相尊重又十分文雅的,而对于尊敬却不熟悉的人,那么古人一般是会以他们的号来称呼的。

其实除了这些称呼之外,在我们对不同的长辈,对不同身份的人的称呼也是有着不同的要求的。不过随着现代礼仪的简化,在许多时候,我们也不需要考虑那么多东西了。不过在你叫别人的时候,肯定是还需要懂得一些礼貌用语的,毕竟从你一个人对他人的称谓上面就可以看出你这个人的品行是什么样的。

人际交往毕竟是礼貌当先,而与人交往则是称谓当先,所以使用称谓如果不谨慎的话,肯定会出现不少错误,就会让人贻笑大方,因此正确的运用称谓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礼仪技巧之一。

古代汉语的谦称词与敬称词

6.1

近些年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两个称呼用语,使用范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老师这个词儿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打开电视机,很多综艺类的节目张口就是某老师。而另外一个词小姐,则缩小了它的使用范围,人们在交际的时候一般会避开这词儿。

这种称呼用语它属于词汇,也属于文化,反映了人们的交际心理。中国文化崇尚谦受益,讲究尊人抑己,所以在古代汉语里谦称和敬称成了相伴而生的一对用法。

古人为了表示对人的尊敬,在对话还有书信来往里面,很多时候是使用尊称的方法,很少使用第二人称,就像对尊长一般,不会说你怎么样,一般都会改称您。古人表示尊敬的方法大致有下面五种。

一、称人之字

就是称呼别人的字。《士冠礼》那一节里讲,这个人要加冠,要有字,这个字都是在20岁以后才有的。但是有了字之后,别人再称呼这个人,就要称他的字,这是对他的尊重,称名就不尊重。除非君长对下级、年轻的人可以称名,他自己可以称他的名,别人一般要称他的字表示尊重。

这里面的君实就是司马光的字。

二、称人以爵位、职衔、身份

是用爵位、职衔、身份等等这些来称呼他。这个用语就比较灵活比较多,一般因人而定。如

这是张良跟刘邦的对话,他称呼刘邦为大王。

这个高帝没有直接称呼他的名字,而称呼他的官职,这也是一种尊称。

这里称呼他为将军,这都是用他们的职衔、身份来称呼。

三、称人以美德之词

是用美德之词来称呼别人,那么像这些词它实际上也是逐渐发展的。最开始并不表示美德,有时候也是跟身份相关的。如美称词语:古人多用“子”、“君”、“公”、“先生”、“卿”等。这都是原来的职位。比如像那个公,是爵位,公侯伯子男。君,是统、治天下的统、治部落的。公子,那是诸侯贵族的儿子或女儿。但是后来就把这些词用为尊称了。因为这些称呼都是称呼地位比较高的人,所以有些人就拿这个来称呼别人。

这个子就是一种尊称。

这个君并不是指国君。但是他在对话的时候,他就可以用君,是一种尊称。

这个公它也是这样的,就是用这种原来可能是表示孔武有力或者身份比较高贵这样的一些词来称呼对方,也是一种美称。类似的还有像先生、卿。

这里面的先生实际上是省略的。但它在其他部分出现了先生。

先生为什么是尊称呢?开始是说出生,先生和后生。先生和后生是一对反义词,是相对而言的。出生在前的年齿比较长,出生在后的年龄就比较小一些。年龄小的他的知识可能没有先出生的年龄比较大的人掌握的多,所以先生慢慢的就变成了一个尊称。现代汉语里面这个先生,一个女子可以称呼自己的老公丈夫。也可以是我们用来称呼比较有学问的人,某某某先生。称呼有学问的人为先生这个不限男女,男学者可以称为先生,女学者也可以称为先生。

四、称人以其近侍、所在

是称呼别人的近侍或者说别人站的地方、住的地方。这类尊称一般是用来称呼君王。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这个陛下就是指秦始皇,他不敢直接说嬴政,用了一个尊称陛下。

五、表敬副词

就是用表敬的副词。这个表敬的副词往往是用在动词的前面。

战则请从,说“战则从”也行啊,可是他在从前面加上一个“请”,请你允许我…表达这样的一个意思,表示对别人的尊敬。我们现代还在用“请您告诉我怎么怎么样?”是这种用法的遗留。还有像敬、谨、慧、蒙都是表敬的副词,来表示对别人的尊敬。

古人除了表示对别人尊敬,对自己还经常用谦称,表示自己谦逊礼貌,同时抬高对方。表示谦逊主要有四种方法。

一、自称其名

就是自己称呼自己的名。刚才说了一个人有了字之后,一般别人不能称他的名的,除非尊者,但尊者最好也是称他的字。这个人自称的时候可以称名,表示他的谦逊。

丘,就是孔夫子就是孔丘。我孔丘太幸运了,只要有一个小过错,人家就知道了。孔丘在这里不称仲尼,他也不称夫子。他只能用自己的名,这是表示谦逊。

二、自称低贱的身份

是自己用比较低贱的卑微的这种身份来称呼自己,这个是用的比较多的一种方法。在古代很低贱的身份那当然是奴隶了。

臣和妾就是男奴隶和女奴隶。当然像奴、仆后来也是很低贱的身份。我们也经常用来表示谦称。

当然缇萦她就是一个小女孩,她也并不是说是谁家的一个奴仆。但她说妾,就是以这个奴隶的身份来称呼自己。

在《红楼梦》里我们看林黛玉她有时候也自称奴,实际上林黛玉是大家闺秀,她怎么可能是奴隶呢?也不过是用这种低贱的身份来自称而已。

三、自称不德卑贱之词

就是这种很不好的意思。比如说像那个寡人,那就是寡德之人。不谷就是不养。豰是谷物,引申出来养活的意思,长得不好的意思。这些词一般用来君王自称。

这个不谷就是君王自称。在《尚书》里面还有予一人、予小子。

这个予一人和寡人一样的意思,都是指自己一个人,没有别的朋友来辅佐来帮助,当然这是谦称了。实际上辅佐国王的人很多,每一个国王都是不想出现这样的局面,没人辅佐那就是众叛亲离了。那么时常用这样的不德卑贱之词来警戒自己,不要沦为寡人或者予一人。

四、表谦副词

表示谦逊的副词。这样的副词它也经常用在动词前面。比如说像那个窃、伏、伏惟、忝、猥、辱。

这个伏就是趴在地上,这是表示谦逊。我们说最谦逊的就是五体投地。还有像这个窃用的特别多。

窃:私下。我私下里认为这是错了,这也是一种表谦。还有辱,曩者辱赐书,您如果写给我一封书信,这对您来说是个侮辱。这实际上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很低微,很卑微的位置。

以上就是我们古汉语经常用的谦称表示法和敬称表示法。其实古今汉语里面,很多词都可以表示尊称,而且尊称还会泛化,就是说它的使用范围会扩大。原来它可能指的圈子比较小,后来很多人都可以用这个词。

比如说像公子,原来就是诸侯的、贵族的儿子才叫公子。而到了明清,已经是只要见了面,想尊称别人都可以叫公子。

还有这个孝廉,孝廉在汉代它是举孝廉,就是征举制。但是到了明清两代,有时候称读书人也可以尊称他为孝廉。像秀才、员外、状元。

状元:在原来一定是要在殿试里面拿到第一名的才能叫状元。但是现在我们有个话叫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你不管是杀猪的还是钉鞋的,不管是种树的还是开车的,不管什么职业,只要是拿了第一名,都可以叫状元。

除了我们举的例子,你还能不能想出来哪些尊称已经泛化的例子?下节课我们讲古代汉语的人称。

古代很讲究礼貌,一般与人说话都用什么敬称?

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文化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说“古代”这个概念有些宽泛。大致上说在封建社会由于“三纲五常”的伦理概念深入人心,对于包括广大劳动人民(也就是非士大夫阶层和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人民而言,非常注意交谈之间的礼节问题。尤其是和长辈和尊者交谈时,或在言语间提及自家长辈和历代先贤以及社会上的乡绅等人时,非常注意措词。这是长幼尊卑等社会伦理在语言上的具体反映。

具体来说,各地和各个时代对不同人群的敬称有所差别。遵循的规律是,称呼别人的家人不论辈分高低,加前置词“令”,如令尊(父)、令堂(母)、令郎(儿)、令嫒(女);称呼自家人时多用谦辞:拙荆(妻)、犬子(儿);但对于自家的长辈,仍要保留必要的敬意,不能一味过谦。如用“家严”来指代父亲,“家慈”来称呼母亲。“大人”一词也是敬称,在非官场,大人通常和其他敬语连用,如令尊大人、岳父大人等等。

在称呼别人的财、物方面,通常使用高、大、上的形容词,如尊府、华庭;自家的则谦称为寒舍。总之是使用相反的形容词。

在交谈方面概括性地来说,在和长辈乃至平辈之人交谈时,避免使用第一人称。一律以名和字自称,或使用特用的谦称。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均以“亮”自称,而不能使用“我”。这种礼仪,在近现代仍有一定的延续。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一辈人,写信时以“弟”自称。

另一个现象就是不是用第二人称。“大人请看。”“法师且慢。”“东家还请过目。”就是用来表示尊敬的“您”也是现代汉语,在旧时是没有的。再者,若必须出现类似现代“我在小酒店等您”这类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同时出现的情况时,也同样要遵循这一规律:某(名或字)恭候(对方的名或字)兄大驾光临。

中国古代的礼貌称谓有哪些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下面一一跟您细说:

一、尊称: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

(一)直接用敬称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

(二)用名词做尊称的有:“先生、吾子”;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

(三)用形容词来称呼的有: 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贤弟、贤妻;仁兄、仁弟;贵体、贵姓、贵庚;高朋、高亲、高邻、高见;大礼、大作、大驾。

二、谦称:谦称是谦虚的自称,分两种:

一是:“我”,分四类:

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用姓、用名。

二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表示歉下。

三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

四类是君主常用“寡人、不毂、孤”表示谦下。

二是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分三种:

一是用形容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常见的有: 愚兄、愚弟、愚见、愚意;敝国、敝邑;贱体、贱躯、贱息(在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小女、小儿、小号。微臣;卑职。

二是用动词来修饰表示谦下,常见的有: 窃思、窃念、窃闻;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伏闻。

三是用名词示谦下。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兄长用“家”,“家父、家君、家尊、家严”都可用于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是称自己的哥哥。在别人面前称呼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辈。“家”、“舍”都可译成“我的”。

三、其它称谓

自称是在别人面前称呼自己。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道、贫僧”,一般人自称“鄙人”。谦称都属于自称。

他称是称呼别人。如称陪伴新娘的女子为“伴娘”,称贵族妇女为“仕女”,“夫人”在古代称诸侯的妻子,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称年老男子为“老丈”,称年轻男子为“郎君”。尊称都属于他称。

鄙称是用轻蔑的口吻称呼别人,如“竖子、小子、女流。”

专称是某些约定俗成的称谓。如称砍柴的为“樵夫”,称船夫为“舟子”,称国家的杰出人物为“国士”。

代称是借用别的称谓代替本来的称谓.如用“巾帼”代称女子,用“梨园”代称戏班,用“俳优”代称滑稽演员。代称属于修辞上的借代手法.

惯称是用约定俗成的习惯称谓称呼某人。如“老庄”是指老子(李耳)和庄子(庄周)及其学说,“郊寒岛瘦”是指孟郊和贾岛。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有: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100岁乐期颐。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社交用语和交友称谓: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扰”;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中途先走用“失赔”;赠送作品用“斧正”。

亲友间礼貌称呼:

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弟、舍姐、舍妹。兄弟代称昆仲、手足。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别人父母称:令尊、令堂。虽人兄妹称:令兄、令妹。虽人儿女称:令郎、令媛。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自己家庭称:寒舍、舍下、草堂。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夫妻一方去世称:丧偶。老师称:恩师、夫子。学生称:门生、业。学校称:寒窗、鸡窗。同学称:同窗。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髫年:女孩七岁。始龀、龆年:男孩八岁。总角:幼年泛称。垂髻之年:指儿童。黄口:十岁以下。幼学:十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志学:十五岁。及笄:女子十五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弱冠:二十岁。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天命:五十岁。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古稀:七十岁。耄耋:八十、九十岁。期颐:百岁之人。

好了,关于古代以字称呼表示礼貌尊重和古代有礼貌的称呼对方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x444.evianbaike.com/article/160987.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